Gap Year 計畫期間,我們不僅參與、觀摩兩廳院的日常業務與會議,理解場館運作、表演藝術行政工作的邏輯,也花投入研究、探討一些劇場、藝術領域常見的提問,希望理解在藝術參與中不同角色的立場與行動從何而來?某些言論、爭議或熱門議題的核心為何?為什麼會以特定形式被提起?
每當遇到疑惑或多方意見,常在腦海中浮現的就是:所以「劇場是什麼/什麼是劇場?」。對於未來的劇場、疫情期間/後疫情的劇場的規劃與暢想,來自處於當下的人們對劇場的理解與想像,甚至數年前的決策、複雜機制穩定運作一段時間帶來的後果與預期。文化政策與場館龐大機器的運作更蘊含教育推廣、行銷與社會文化塑造、補助與贊助、提供休閒娛樂活動、公共場域維護、文化資產保護、文化工作與市場等不同邏輯,彼此互動間出現不同張力,有競爭、合作、附屬與管理和各種關係,牽涉對於藝術文化內涵為何的想像與目標的交錯。因此,廣泛的劇場人——劇場參與者、對劇場產生興趣與熱情的人心中的「劇場是什麼/什麼是劇場」也是我們關心並不時在做劇場、思考劇場之間返照的問題。